top of page

青少年憂鬱及介入方案的簡介




根據社團法人自殺防治協會的資料,台灣青年(15-24歲)的自殺死亡率雖不是最高,但卻逐年攀升,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需特別重視。


📋兒福聯盟在2023年調查結果的新聞稿中也表示台灣青少年近四分之一達嚴重憂鬱,這不得不讓我們重視以及思考要如何協助這些青少年🤔。


❓那首先就要先了解何為憂鬱症以及在青少年階段透過什麼介入方案可以協助改善青少年的憂鬱症狀。


🗒診斷🗒


憂鬱症狀🌧:持續的悲傷情緒、對活動失去興趣、食慾或睡眠模式改變、易怒、自我價值感或罪惡感、注意力困難、自殺或死亡念頭等。


診斷標準:根據《DSM-5》的診斷標準,症狀需持續至少兩週且顯著影響日常功能。


評估方法🗣:包括與青少年本人及其家人的面談,以及心理評估,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介入方案簡介💡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BT)是治療青少年憂鬱症的有效方法,著重於改變負面思維模式和行為。


藥物治療💊:透過精神科醫師診斷之後使用藥物,可使其減輕症狀,在服用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副作用都應及時向醫師討論。


家庭治療🏠:讓家庭成員參與,幫助他們理解和支持青少年應對抑鬱症。


支持小組🫂:提供同儕支持,讓青少年分享經驗和應對策略。


學校參與🏫:與學校合作,確保提供學業方面的支持和調整。


定期監測👀:持續評估症狀和治療效果,必要時進行調整。


👉在協助青少年時會面臨的挑戰:


❗社會污名:憂鬱症可能帶有社會污名,影響青少年尋求治療的行為。


❗共病疾病:許多憂鬱症青少年同時患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症或物質濫用。


❗治療順從性:需確保青少年遵從治療計劃,特別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自殺風險:憂鬱症青少年有自殺風險增加的風險,需要密切監測和介入。


📌結論:

對青少年憂鬱症的診斷與管理需要綜合的方法,包括心理、藥物和社會介入。早期檢測和有效治療對於改善結果和防止未治療憂鬱症的長期後果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青少年憂鬱調查記者會,烏雲烏雲走不開 撐傘陪你走一段(2023)。2023年02月22日,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2879

Korczak, D. J., Westwell-Roper, C., & Sassi, R. (2023).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CMAJ :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journal de l'Association medicale canadienne, 195(21), E739–E746. https://doi.org/10.1503/cmaj.220966


1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